首页 >> 新闻 >> 内容

“外找差距学经验,内补短板求突破”—市商务局开展对标德国智能制造专题调研座谈

    为切实贯彻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求,7月上旬,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宇率对标德国智能制造调研课题组密集开展专题调研座谈。

   瞄准先进标杆,找差距学经验。在“德企之乡”太仓,课题组参观了规划展示馆、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和太仓德国产业合作园区,并与太仓市招商局深入座谈交流,学习对德合作成功经验。过去20多年,太仓潜心经营、扎实推进,已引进280多家德企,其中虽无世界500强,却汇集了40多家全球“隐形冠军”,舍弗勒公司年产值已突破100亿元。“精致、和谐、务实、创新”,太仓的成功离不开多年来颇具德式文化的城市精神积淀。2001年太仓在全国率先开展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实践,对接德国职业教育标准,打造德国双元制教育环境,相继建立中德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莱茵科斯特跨企业培训中心等九个“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了股东合作式、企业订单式、企业参与式、学校参与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太仓精心打造适宜德企入驻发展的营商环境,建成一批具有浓郁德国风情特色的城市绿化、商业网点和花园式住宅区,推出面向德企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和绿色通道、审限跟踪、主动协商等“组合式”司法服务,连续十多年开展德国太仓日、太仓啤酒节等中德交流主题活动,不断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查找瓶颈不足,补短板求突破。课题组分别与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科教城以及埃德里希金属成型技术(常州)有限公司和诺马连接技术(常州)有限公司开展座谈交流,听取园区在对德合作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了解企业的发展诉求、征询合作建议,深入查找常州对标德国智能制造存在的不足,探讨未来对德合作新思路。目前,常州已累计设立德国投资企业159家,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西门子、博世、蒂森克虏伯、埃马克、恒轮机床等德国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已在常州打造全方位智能工厂;同时,近年来逐步推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为实现“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撑。但是,常州在产业链上下游功能配套、适合德企发展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有针对性的双元制培训推广应用、政府部门间协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接下来,常州应以进一步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强化信息流、人才流、服务流和资金流有效对接为抓手,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思路,系统性打造对德合作及服务平台,重点突破德国“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项目,深入对接德国“工匠精髓”,尤其应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支撑的共享型双元制教育培训、为德国高端制造企业发展加大服务和支持力度等方面深入探索和积极创新,更务实高效地推进常州对标德国智能制造新合作。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