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集群 >> 制造业 >> 内容

轨道交通

发展目标

到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发展方向

坚持整车装备与关键系统、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加快集聚一批高起点、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企业,形成常州轨道交通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和维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发展重点

积极抢抓行业重整机遇,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合力;抢抓国际国内光伏市场机遇,推动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向下游应用拓展,鼓励和支持终端产品企业由产品制造向电站建设和服务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

简要介绍

产业现状:为整车项目配套生产基地

随着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于2013年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常州市有了第一家具备轨道交通整车制造能力的企业,具备年总装150辆城轨车辆的能力;而每一辆车上包括牵引系统在内的90%零部件,都可以在常州实现配套。在产业链向终端延伸的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同时在戚墅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州南车城轨基地项目工地上,主体工程地基开挖正如火如荼进行,该项目总投资2.66亿元,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总组装150辆城轨车辆的生产能力,并储备二期城轨车辆大修架修业务的基础条件。主体工程预计2015年1月完工。

一批骨干企业

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集聚,已基本具备了产品研发、配套、制造、商务、物流和整车大修的完整产业链。从牵引传动,到制动转向,从电气控制、输变电,到车体、内饰、照明产品,门类齐全,品种多达2500余种,基本能实现全产业配套。其中,牵引传动系统占国内市场份额已达45%以上,内饰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5%,车内辅助电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高速铁路电气化设备也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在常州东部,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与遥观工业园内,已集聚了戚机厂、戚研所、今创集团、新誉集团等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轨道交通重点企业,搭建起了多个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并可以通过南车大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刘国钧职教中心培养产业工人。这些,都对产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2012年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产值260亿元。常州市也相继被科技部、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不足之处

截至目前,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控制与信号系统相比其他产业链环节发展较为缓慢。作为轨道交通产业的“神经系统”,最关键的“10%”,其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目前仍被国外垄断。不过常州市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戚机厂与西南交大共同研发的“机车远程控制诊断系统”已经在新一代机车上装载使用。

发展目标

轨道交通产业前景广阔。下一步常州市将坚持整车装备与关键系统、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加快集聚一批高起点、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企业,形成常州轨道交通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和维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到2015年,常州市力争轨道交通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实现路径

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在制订规划,要将园区内现有的一部分相关性小的企业请出去,根据轨道交通的产业链需求,定向引资引智,并进一步加大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为整车项目配套一个生产基地。同时也将加快园区基础配套和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提升软硬环境

常州市将依托戚区及武进东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突破性发展城市低地板车辆、动车组及客运列车、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等整车,大力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故障诊断系统等软硬件,发展壮大关键核心零部件。

 

附件一:常州市轨道交通产业主要产品规模与质量水平

 


产品名称

年产量

质量水平

市场占有率

牵引系统产品

350万只

国际领先

45%

电器产品

2200万只(套)

国际领先

25%

照明产品

2500万只

国际领先

15%

电源产品

650万只

国际领先

10%

内饰产品

2.2亿只(件)

国内领先

65%

控制系统产品

320万只

国内领先

40%


相关企业

常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

戚研所

今创集团

新誉集团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苏ICP备05003616号